青海水利70年:从“贡献了水、用不到水”到大规模治水兴水实践
西宁9月24日电 (张添福 谈林明 张明)“受青藏高原特殊区位制约,青海省水情可概括为‘天上缺水、地上有水、贡献了水、用不到水’。”青海省水利厅厅长张世丰24日表示,新中国成立以来,该省水利系统践行“治青方略、水为大政”理念,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水兴水实践。
当日,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海水利事业发展情况。
图为青海尖扎县境内的黄河沿岸。(资料图) 张添福 摄青海是黄河、长江、澜沧江的发源地,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,是中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,全省水资源总量达到629.3亿立方米,素有“三江之源”“中华水塔”的美誉。
张世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“天上缺水”即青海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91毫米,年降水量的75%集中在6-9月,“地上有水”指人均水资源量1.1万立方米,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倍,居全国第2位,而“贡献了水”指每年为中下游地区输送近600亿立方米纯净的优质水,“用不到水”体现在留不住水、调不动水、用不到水的问题十分突出,人口聚集、经济相对发达的湟水流域、柴达木盆地缺水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“主要瓶颈”。
图为青海一处水利建设工程现场。(资料图) 谈林明 摄张世丰介绍,70年来,青海省水利投入累计达到758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以大中小型水库和“引大济湟”为代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,有效保障了供水安全。民生水利问题加快解决,水利支撑脱贫的能力显著增强,各族民众得到更多实惠,以农牧区饮水安全方面,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855处,分散式供水工程61400处,全省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。
同时,防汛抗旱工作全面加强,经受住多次洪旱灾害严峻考验,保障了民众生命财产安全。如在工程措施方面,开展了黄河干流、湟水河、格尔木河、通天河、澜沧江等江河及其主要支流防洪工程建设和众多中小河流治理,建成堤防护岸1600多公里。
张世丰说,青海省水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,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加强,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进。如在水土保持生态方面,统筹推进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、三江源地区、环青海湖地区、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和柴达木盆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,大力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、小流域综合治理、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项目建设,累计投入资金27.34亿元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.47万平方公里。
“下一步,要深入学习贯彻‘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’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,以行动践行水利初心,以实绩检视为民使命,凝心聚力做好水利发展谋长远、水利工程补短板、水利行业强监管各项重点工作,解决好民众关心的防洪安全、饮水安全、生态安全等问题,为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贡献水利力量。”张世丰说。(完)